一接到這部片子的首映會邀請,e-mail上只看到片名「第11個小時」與「李奧納多達卡皮歐」這兩個訊息,心中猜測這是一部激烈的動作片,或者跟時間有關的諜報片,緊張刺激是一定有的,可以好好吃爆米花喝可樂,抱著愉悅的心情娛樂一下就好了~ ^^

電影一開始的幾個鏡頭我就被嚇到了,這是一部探討嚴肅議題的電影,許多不願面對的真相,赤裸裸的在這部電影中,透過專家的訪談深入分析嚴重性,我彷彿感覺有一種醫生閱讀完檢查報告後,告訴病人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的場景... 時間真的不多了!!!

資源真的取之不盡嗎?看似無窮無盡的大海就不會有竭澤而漁的一天嗎?樹除了做家具、紙張難道沒有其他用途?這地球上除了它們誰有辦法吸收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常常掛在嘴邊的「生態平衡」,做到的有多少呢?工業革命以來,為了經濟發展無限制的取用自然資源,已經換成政府與財團的唯一目標。經濟學家所做的評估計算,通常都忘記加入向大自然「借用」的成本,看似蓬勃發展的經濟其實只能說是「賣老本」。挖自己的器官換錢會被視為愚蠢,破壞自己賴以維生的居住環境換取金錢發展難道就不笨嗎?

千萬別以為乾旱、龍捲風、酸雨...都是獨立的災難事件,這些都是人們濫用環境資源後所產生的影響。為了滿足人類的欲望、為了經濟發展因素所做的一切,如大量砍伐森林後,原本的林地最後將成為沙漠;生產一項產品卻帶來更多的廢棄物;工廠排放出的廢水含有大量重金屬、有毒化學物質。以上種種的一切對地球生態環境影響都相當大,所以我們的下一代子孫開始付出代價,發生天災的頻率增高了,而幼童發生氣喘的比例也提高了,這都是拜人類破壞生態系統所賜。

片中五十個專家學者幫我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除了人類繼續濫用環境資源,可能遭受大自然反噬之外,也教導了正確使用能源的概念。學者們宣導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能源取代「消耗性」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潮汐等這類對環境不會有破壞性的能源,避免燃燒汽油後所造成的一串如廢氣污染、溫度上升等問題。也許我無法影響大多數人,但我可以從自己本身做起,從最簡單以自行車取代汽機車,用免洗筷減少資源浪費,自己帶水壺不買商店過度包裝飲料,都是對減緩環境惡化的一份心力啊。

地球不是屬於人類的,經過演化成為萬物之靈的時間長度,對於地球來說也不過是短短的一刻。而人類之所以能夠出現,是因為環境剛好"適合"人類不適合恐龍,所以我們取代爬蟲類變成地球主宰。環境變遷造成物種滅絕大悲劇,對恐龍這個主角來說是世界末日,但對地球這個生態平台的提供者來說只是漫長生涯中的一小段時間。恐龍滅亡了換人類統治,人類之後由誰取而帶之?地球不會在乎的,有的是時間等下一個物種在新環境中出現。可是... 我在乎成為歷史的遺跡,不想人類從此滅絕,我希望為生存環境do something!!

第11個小時》不是一齣娛樂走向的電影,卻是值得地球居民觀賞後省思的警鐘,筆者大力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k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