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只有帶一顆定焦鏡35mm F2,遇到值得紀錄的慶典活動該如何拍?

答案是... 【硬拍】囉!

下午來到城隍廟口,本來目的只是吃盤臭豆腐、來碗杏仁露當點心,沒想到遇到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主辦的「97年台北市家將匯演」活動,本著湊熱鬧不落人後的心態,拎著差不多該被淘汰的EOS 350D,就擠到人群中順手拍個幾張。這是隨身攜帶相機的好處,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值得紀錄的鏡頭。講到鏡頭... 我只有帶要拍小外甥的短鏡(35mm F2),在一堆拿著大砲的攝影同好中顯得非常突兀,除了往前擠之外沒有其他辦法,能拍多少算多少,硬著頭皮拍!

「臺北霞海城隍文化祭」是日治時期以來北臺灣最盛大的廟會祭典,除了有連續十五天精采的歌仔戲表演,6月15日(周日)下午1時更將於霞海城隍廟旁的迪化街永樂廣場展開『將舞神風-97年臺北市家將匯演』,除了特別邀請到臺灣家將起源的『臺南市白龍庵五靈堂駕前什家將』北上做示範演出外,還邀請『屏東縣東港鎮共善堂什家將』、『嘉邑巡天堂五府千歲駕前八家將』、『嘉邑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嘉邑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等中南部家將翹楚團隊共襄盛舉,並加入『桃園菓林太子宮官將首』以及『八彩善田樂舞藝坊』與『哪吒劇坊』呈現藝術觀摩的演出,讓整體活動更加豐富精采!

不過看了主辦單位的新聞稿,對於這項傳統民間藝術的變質感到無奈,雖然許多表演藝術團體挪用家將活動的元素,進而融合出創新的藝術結果,但是民間一般對家將表演,還是將這種看似威武且神秘的家將民俗活動,貼上犯罪淵藪的標籤,也因而使得傳統家將文化的藝術層面漸被忽略遺忘。因此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次活動,讓民眾對家將團能重新認識,除冀能鬆動並褪去社會的刻板負面印象外,也讓藝術創作者真正感受家將民俗藝術爆發性的肢體美感。...... 立意雖美,不過我想不可能一場活動就能改變刻板印象,想要將這項傳統民俗文化發揚光大,讓社會以藝術眼光來看待,而非與翹家幫派劃上等號,相關單位還有許多路要走,加油~ 好嗎?

現場有許多攝影同好記錄這次的活動,我很偷懶只有拍最後一個團體表演(殘念),而且開始飄雨我就澇跑吃杏仁露去了,對不起大家~ 這次的活動紀錄是意外的邂逅,玩票性質拍的幾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更多相關資料喔。

【民俗藝術小辭典】
「家將」指隨待於神明左右,聽候差遣之部將,若以包公為例其家將就是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媽祖的家將為千里眼、順風耳等,各主神的不同使用的家將也就不同。其實「什家將」與「八家將」是相同的,簡言之是名稱的叫法不同,並沒有什麼分別,不能以人數為區分。所以「什家將」的「什」字是「人」字旁加「十」字旁,即人數眾多之意,所以亦包含「八家將」的通稱在內。「什家將」(八家將)是由民俗(傳統技藝)、藝術(面譜之彩繪及身上之穿著)、拳術(強身)、藝術表演(步法之演變及變化)等之結合,所以是極具意義之團體活動。


非常熱情且不顧生命安全的民眾... 這樣很危險


出場前的Pose,很有震撼性


要仔細欣賞表演者的身段,學問都在其中


非常細緻的臉部彩繪與服飾配件


因應城隍祭典屬性,家將的扮相會比較陰森些


現場裝備齊全的人多得是,攝影已經變成全民運動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k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