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敗家是不可避免的一條路,雖然這條路會導致存款潰堤,但同胞們還是要勇敢的走下去,堅定「攝影之心」、咬著牙發掘正確器材,選定後就砸錢把器材帶回家,成為影像創作的好伙伴。買器材是一門不可輕視的功夫,畢竟大量製造的產品也是些許差異,而且是否有發生人為失誤造成器材的損傷,這些都是得在付錢之前搞清楚,否則後續一些溝通過程,可能會大大降低攝影的樂趣。所以囉,今天我們就來示範一下購買鏡頭的標準流程。

一、出發前先確認庫存狀況

器材購置前必須經過詳細的資料蒐集與研究過程,畢竟一場關係10張小朋友以上的交易,可是不能隨便開玩笑亂買一通。當選定型號也完成比價,心中已經有底大概要到何處購買,建議讀者們先打電話前去確認是否有庫存,否則千里迢迢帶著滿口袋鈔票卻無功而返,那種感覺真讓人火冒三丈~ 欲哭無淚的樣子可以參考這個悲慘案例﹝Toby爸的傷心夜,http://blog.xuite.net/rikichen/rx/5839846﹞。

二、確認代理商產品或是貿易商水貨

有許多名詞跟讀者們說明一下,建議讀者還是以代理商產品,也就是所謂的「公司貨」作為第一選擇,價格雖然貴一點但是買個在地服務也安心;而時常聽到的「店保」,這就表示這是平行輸入品也就是「水貨」,萬一產品出了問題,台灣的代理商是不會免費幫忙處理服務的,這時候就得靠販賣的廠家或是自己寄到國外維修。買水貨就是貪圖價格便宜而犧牲代理商保固服務,這種作法好不好見仁見智,但是有些沒良心的商家把水貨當公司貨賣,讀者們購買時千萬要小心分辨產品的身分


購買公司貨就是多了那一份保障,看Sigma代理公司夠義氣提供三年保固,花錢奇摩子就是求個「爽」字!

三、詳細檢視產品外觀

既然是要買新產品當然外觀要絲毫無損,由於這時候錢還在你口袋中,店家一定超級客氣,讀者可以好好的端詳外觀是否有刮傷鏡頭內部有無進塵、是否有使用過痕跡,如果發現不對勁的地方可以盡量要求店家替換,直到滿意為止。補充說明一下,由於相機「移焦」問題搞得人心惶惶,相機店也必須從善如流地提供客人「試機」,所以鏡頭尾端與機身接觸的部份有痕跡表示被「測試」過,這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如果發現鏡頭前方安裝保護鏡的地方有使用過痕跡,那就表示這應該不是新品,建議讀者還是不動聲色地要求店家換一隻。


仔細檢查鏡頭外觀,完美的狀態真是令人越看越滿意,口袋裡的新台幣又往店家收銀機近了一步。

四、對焦測試、測試再測試

如果讀者先前有作過功課,應該對於「焦點後遺」這個名詞不陌生,簡單來說就是相機近視眼,明明對焦點在眼睛怎麼清楚的地方是耳朵或是鼻子…,這的確是目前相機自動對焦出現的大問題,目前也沒聽說有甚麼解決辦法,當然各大相機雜誌測試報導一定說沒問題,不過這種事情發生機率不高再加上不能得罪廣告主,當然所有報導都是準焦、沒問題~讚啦!在這裡建議讀者還是小心一點,購買之前還是自己別偷懶,測試過後再買。


鏡頭與機身組合,準備測試囉... 距離成交又近了一步。

要怎麼測試呢?首先當然是「對焦尺大法」─ 相機使用「光圈優先」模式,開到最大光圈後,以45度角傾斜拍攝尺或刻度表,對準某一刻度拍照(最好放上三腳架以求平穩),然後觀看照片檢視結果即可,對於那些買變焦鏡的讀者,請在焦段的最遠與最近端各做一次。如果發現焦點出現前後移現象,那最好請店家換給您,萬一店家拒絕卻告訴你甚麼「合理誤差範圍」的言論,被說服了後果就自行負責囉。


對焦瞄哪裡、就應該準哪裡~ 不想買台近視眼相機給自己找麻煩。

通過了刻度拍攝測驗,對焦問題應該是可以安心了,接下來就東拍拍、西拍拍~ 看看操作上有沒有什麼問題,然後就可以買單囉。

P.S. 買鏡頭的狀況當然自備相機來測試,如果買相機~ 那請讀者帶著所有鏡頭前往測試,小心、小心再小心,那些鏡頭太多的讀者如果嫌重,可以只帶變焦鏡前往即可。


人像當然找美麗的女店員來測試,生意好的相機店,女店員擺起POSE不可思議的熟練。


近距離拍些小東西,也測試一下鏡頭的解像力。

五、檢查配件、填寫保證書

出門花錢買設備前請先做好功課,如同買手機一樣搞清楚配備內容,產品該有的附件,如電池、保護套、遮光罩只要是說明書上列出的,那就一樣也不能少。確認無誤後別忘了最後一樣工作,請店家幫忙填寫好保證書、買水貨的也別忘了店家保證書,起碼還有個一年保證。

最後,現在網路發達資訊透明,沒良心的店家的惡行會被揭露在網路上,讀者們請多做點功課以防上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k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