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通常不是叫狗就是在網路遊戲裡面罵人的話語... 反正不是甚麼好聽的形容詞,不過在攝影圈裡,特別是CANON用戶心中,「小白」確是敬語--代表著非擁有不可的那隻中望遠變焦鏡,CANON EF 70-200mm F2.8L USM or CANON EF 70-200mm F2.8L USM IS,兩隻同樣具備光圈f2.8的變焦鏡,因為乳白色塗裝所以暱稱為「小白」、後者稱為「小白IS」。

那我使用哪一隻呢?一直很相信緣分、且堅持L鏡二手化的我,與好友JOE因為機緣不同,各自從二手市場上得到了號稱作夢也會笑的這兩隻變焦鏡;JOE先取得進化版加裝防手震功能的小白IS,而我則使用小白。這兩隻鏡頭陪著我們到處出征打天下,甚至漂洋過海同上阿爾卑斯山。這幾天看到網路上對於小白有些不太適當的說法與示範,覺得應該搭配車展寫篇文章,替這隻非常優秀的鏡頭以及最可靠夥伴抱抱不平!而JOE也會以小白IS做為主題再寫一篇,刊登於本站「JOE佔鵲巢」。

小白於1995年3月上市,可以說是CANON大光圈望遠變焦鏡的第二代鏡頭,繼承EF 80-200mm F2.8L焦段的全新改版之作,鏡片組合15組18片,使用了四片低色散UD鏡片,最近對焦距離1.5m,搭配望遠鏡頭少用的蓮花型遮光罩,以及可拆卸的大型腳架環,整體氣勢驚人,尤其使用超音波馬達USM,擁有快速驅動的能力,全程手動對焦,只要使用過就無法忘懷它的魅力。

拿起這將近1.4公斤、以及損耗我30張小朋友的神兵,只要是距離稍遠的攝影場合就是小白出韒的時候,舉凡人像外拍、車展、演唱會,這些都是小白的舞台。錢...花掉就算了,可是它的重量卻是每次出動時候都要複習一下。把話題叉開一下,CANON在70-200mm還有另一個選擇,也是光圈F4的小小白,705克的小小白。每次打開網路留言版,對這焦段的選擇總是爭執不休,有趣的是通常是小小白獲勝,因為太多人會告訴你... 小白好貴、小白好重... 數位時代不需要大光圈調ISO就可以了,買這樣又貴又重的東西只會常駐防潮箱。這些討論對某些人來說是對的,但是個人認為,影像工作者應該致力於追求最高影像品質,即使是一點點的差異,也應該盡力去取得,別總是在C/P值上繞圈圈!影像不是看數字,我願意用一倍的重量去換取我心中的最高品質,這是我的堅持。至於F2.8與F4,大一級的光圈就是多了許多彈性,尤其是在惡劣的光線環境下,特別是在以人工光源為主的室內攝影環境中,使用最大光圈F2.8仍然給我最穩定的影像品質。

而小白IS則是2001年9月推出,加入CANON引頸期盼的防手震功能,鏡片組合為18組23片,比小白多了5片鏡片,最近對焦距離稍微降低為1.4m。要談CANON光學的偉大,必須先澄清一個概念,鏡片越多不是越好... 小白IS的新鏡片設計,比起小白仍不惶多讓,完全沒有使用鏡片較多引起的影像損耗,加上防手震IS可以讓快門降3級,所以越艱難的攝影環境,就更能顯示出小白IS的重要性。可是因為我沒有小白IS,所以要潑一下冷水... 這個大概要多花10張小朋友的代價才能換來的喔。

講到安全快門,網路上很多朋友在使用小白時候忘記了這點... 特別是沒有IS的玩家們,不要忘記這隻鏡頭因為焦段的關係,那個攝影課說的安全快門1/30的理論在這裡是行不通的,如果使用200mm端,小白的快門起碼要1/200 sec,那如果您的相機要乘上放大倍率,那安全快門就要更快囉... 如果拍出來影像不是很銳利,請先檢討一下自己... 不要「尿不准怪馬桶歪」,這是一隻設計精良的鏡頭,幾乎無可挑剔。

在車展使用小白拍照,幾乎拍出來的都是半身人像,尤其他的135mm端是畫質最棒的地方。常有人詬病這樣大家拍出來的照片都大同小異,其實巧妙各有不同的啦~ 端看客倌是用哪的角度來拍照?個人不認為Show Girls是車展的配角,所以我都以「人為主角、環境配角」的方式拍攝,由於每個Model個人特色不同,所以拍攝的角度與時間差都是要事先研究過。對於一個敬業的model,拍照者要紀錄最完美的一面作為回饋,這種情況我就會以小白最為主力拍攝其他鏡頭為輔,讓整個系列影像不那樣單調。也許有不同意見說道...「這是Model本身美,不是拍的好!?」,那又怎樣呢?攝影的本質是發現、紀錄美的事物,我盡力捕捉台上SG最迷人的一面,讓這瞬間的美能夠凝結下來,如此而已!

這是我個人意見,我不是大師也不是老師、更不是攝影師!僅僅抒發個人對小白的感情而已,真的、不可或缺的好鏡一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k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