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的聲聲催促,本站當然不能置之不理... 那與大師對談系列怎沒下文了?其實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JOE大師直嚷嚷不談了,主要原因是現在《大師》滿天飛,一些只拍了幾天照片、買了高檔相機的人也自稱大師,還到處批評人家道是非,搞得JOE不是很高興,有點意興闌珊...

RX (以下簡稱 R):大師,最近為何眉頭深鎖....

JOE (以下簡稱 J):不要叫我大師了,感覺有一種同流合污的感覺,我現在改自稱「居士」,大師讓別人去當,我專心修行拍照就好。

R:好吧... 那敢問「居士」~ 上周那篇無言文,您的寓意為何,開示一下解眾生迷津吧?

J:在無言文中,我刻意將文字抽離影像日記中,與網友的觀賞習慣背馳而行,再觀察大家的反應。

R:這樣做的目的為何?除了懷疑居士您懶惰放空,很難窺探出其中深層的意義。

J:淺啊、淺啊... 果然您還是淺,研究影像除了考慮表面的美學層次外,內在意義的探討才是重點。

R:願聞其詳~ 有屁快放

J:影像與文字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文字可以獨立存在,但是影像必須透過文字導引,才能清楚傳達畫面中的涵義,我希望讓大家看了照片後重新思考,但是效果似乎不佳。

R:從留言板的回應狀態來看,似乎被另一段文字內容吸引過去了...

J:嗯,果然對於文字的需求比我們想像得高... 那股需求慾望被重新引導,重心都集中在故意加上的「SIGMA 10-20mm F4-5.6 EX DC HSM」上

R:到底攝影人是執著於影像創作,或僅止於器材追求?迷惘了~ 我們是不是也在推波助瀾這股歪風呢?

J:我到覺得這個過程中有享受到即可,不必拘泥於影像創作或器材收藏分類上,把器材當古玩收藏也沒啥不好,花錢買一個快樂沒有那樣大的罪過吧?

R:也是啦~ 你變成《居士》後講話多了些禪意耶... 超噁。有點離題了,還是回到 影像 VS 文字 的關係上吧。

J:我認為的影像必須與文字有一定程度的共生關係,譬如「圖說」就是很好的例子,把讀者的想像裡侷限在一個框框中,如同風箏一般~ 看似天際自由遨遊,其實還是有條細線繫住,給予相當程度的限制。

R:這樣似乎剝奪了讀者的想像空間耶~

J:非也、非也,這條線的長短甚至有無,決定權還是在於創作者身上,選擇要給讀者怎樣的發揮空間。完全自由的互動就是解放觀賞者的想像,此時的影像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一個觸媒、一個引子,在創作者經營的影像空間中,解放觀賞者。

R:這樣也有可能得到的是《曲解》或《誤會》的印象,但這些解放後海闊天空的結果,也應該包含在創作者的計畫中才是。

J:沒錯,所謂「沒有文字」也是一種「文字」,不是嗎?

R:太厲害了~ 幾張大頭狗照片,背後竟然有這樣多的道理。

J:不然怎叫做「與大師對談」呢?這塊招牌可是要好好照顧,雖然我現在身份是居士,但是舉手投足之間還是要有一代宗師風範。

R:你滾到一旁去唸經吧... 下回再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k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