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本專欄的福,布魯喬大師終於如願挺進華人部落格決賽,靠得是大師愛台灣的心,還有本站情義與眾網友對本專欄的相挺,本專欄看來得變成常態囉....

Blue Joe大師 (以下簡稱 J ):唉啊唉啊,託大家的福讓我又過了一關,離得獎之路又進了一步。

RX (以下簡稱 R):你這樣感覺很不要臉耶?

J:《自信》與《不要臉》是不一樣的,自信的態度讓你的堅持成為一種理所當然,成為人生中的一顆碁石,如同今天的主題一樣。

R:說得好~ 如同一顆50mm的標準定焦鏡,穩定地成為攝影技巧的起手式。

J:標準定焦鏡,因為它的視角如同人眼,平凡缺乏刺激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它卻如同《家》一般,永遠是檢視自己風格再出發的原點。

R:這也是我的第一顆鏡頭,好長一段時間它都是最穩定的創作夥伴。隨著鏡頭越買越多,有時會陷入鏡頭特性的迷惑中,望遠特寫或廣角變型,影像風格會集中在某種基調上,這時候就需要回到基本稍微喘口氣,才能夠掙脫束縛。 

J:沒想到這次的Cindy專輯,竟然是以50mm作為主力,讓我有點訝異。感覺你在模擬RESET的過程,一種要拋開你習慣的一切回到最初。但有趣的是,你回到使用50mm的影像創作,卻也是你熟悉的部份,可以說是一種 「創作輪迴 」。

R:其實是因為這顆鏡頭太久沒用... 怕發霉,你想太多了!

J:哈哈哈,別開玩笑~ 正經點,這可是大師對談系列耶。

R:覺得幸運的是,自己有聽從前輩經驗,學習攝影的起點由50標準鏡開始,有一個很樸實不起眼卻穩定平順的開始,而不是買顆變焦鏡,因為貪圖方便反而養成一些不當攝影習慣,或是沒有攝影個性。

J:養成一種「標準 > 望遠 > 廣角」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每一個階段體會鏡頭特性造成影像的差異,融會貫通後攝影功力自然提升。對於器材購買,我一向很反對《一次購足》那種暴發戶的態度,因為太不謹慎、還不了解個人攝影需求時期就被器材綁住,這樣的出發點不祥、不祥。

R:比起人像鏡、長焦段鏡頭帶來的特寫效果,我希望利用標準鏡在這次作品中多加入些人物與環境的關係。

J:看得出來你剛剛想做的那些效果,的確與前兩篇有差別,讓整個作品符合《系列作品》的要素。

R:大師看得真仔細,果然是位有「攝影眼」的大師。

J:哼... 不過你還是有用這顆鏡頭拍特寫!不好好拍人帶景的照片,衝到第一排拍大頭照,個人認為你只是想靠近Cindy一點啦~....

R:聽你鬼扯,你是因為沒找你一起去拍Cindy在忌妒生氣吧?

J:哈哈哈哈哈~ 非也 非也~  下回分解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k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