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創意生活產業,是目前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其中一個重點發展產業,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結合了既有的產業製造基礎,再融入創意、科技與人文特質,發展出一項具整合性、高附加經濟價值,並藉以提升國民生活品味,注重精緻、創意、舒適、便利及高品質生活。
既然稱之為產業,推動目的就是為了這項產業網絡所衍生的龐大商機,以及提供中高齡及及非高學歷之失業族群,提供再就業之機會,協助產業升級與轉型,將「製造台灣」提升為「知識台灣」。目前政府投入相當大資源引導企業採取新思維、新營運的模式,創造出產業的新氣象,讓創意或文化累積的成果,於創意生活產業的推動計畫中開花結果。
以上為政令宣導的部分,但可以來作為我們對於推動案例的檢視參考~
參觀南投竹山青竹竹藝文化園區
特地跑了一趟竹山,親探一下所謂創意生活產業為何,讓文建會、工業局兩大部會共同聚焦的台灣希望,新聞炒得沸騰騰,先前只聽名詞卻無緣一賭動詞範例,讓我對這次的參訪抱著非常高的期待。
個人對於南投之前的刻板印象,其實是檳榔而非竹子…。果然,在「青竹竹藝文化園區」指示牌一出現後,期待中的竹林沒有出現…,反而是一條檳榔隧道揭開了參訪序幕,也揭開錯愕的序曲。
入門第一個印象,是一個蹲在牆邊削竹編斗笠的老婆婆,本來不以為意卻在主要展覽廳上見到一座「國家農藝慈恩獎」獎狀,嗯…這位老婆婆就是後來解說員口中園區內的竹工藝達人。
看過園區宣傳影片後,對於青竹園區的了解更進了一層。歷經了上百年竹產業黃金時期後,於民國八十年代走入蕭條,大量工廠外移、竹林為經濟效益較高的茶園所取代,對於竹有著特殊感情的竹山人,集結社區力量於民國八十六年創立青竹竹文化園區。
園區很自豪的蒐集了許多品種的竹子於園區供人欣賞,並於導覽時見到工作人員對竹子的熱情實在令人佩服…但是,炎熱的天氣加上肆虐的蚊蟲,我不曉得同行的人對這君子植物有何感想,只覺得這位背負著竹子情感的傳道士,無法撼動自然環境對遊客的考驗,解說者與遊客的供給與需求有著相當大的落差。
電影臥虎藏龍那場竹林決戰把竹子的氣勢推向高峰,竹林、竹林,來到青竹只見竹不見林,搞得跟台北植物園一樣,一叢一叢排排種,品種齊卻失氣勢。根據解說員表示,竹山的氣候根本不適合園中大部分竹子生長,刻意栽種的結果竹子也無原產地的特色,倒盡觀光客胃口也沒有生態觀察價值。
好不容易捱到了吃飯時間,考察一下所謂竹子創意料理為何?上菜前心理盤算的一些菜色,果然都一一出現在餐桌上,竹筍、筍乾、竹筒飯… 比較意外的是首次見到黑豆花,了解後原來是竹炭豆花,這倒是頭一次吃到,嚐了一口還是覺得~ 就一個經驗吧,這不會構成訪客回訪的主要原因,白話一點說法就是… 這頓創意料理不構成Killer Application的條件。
談到竹炭,原本以為是高科技生物科技結晶,園區的行銷主任主持的座談會上我對竹炭對於沒落的竹子產業有高度的期望,先前園區的竹炭窯落成時候也熱熱鬧鬧的舉辦「逛窯子」活動,來炒熱整體氣勢。寫到這裡,請先看一下我拍的照片,這就是園區的竹炭窯…,非常傳統的燒製方法,沒有任何電子儀器的輔助,對於它的溫控、品管…不知道如何掌握?
回到展售中心,放眼望去除了竹炭週邊商品外,竹碗、筆筒、竹雕掛飾…都是些不意外且進入門檻不高的產品,在這個生活產品高度科技化的時代,傳統材質要進入家庭扮演生活必需品角色,整體市場才有發展空間。除了健康概念、就需要身分象徵,否則… 誰要把自家搞得跟茶藝館一樣呢?
離去前望著售票亭上好大一張的「經濟部工業局評選認定-創意生活產業」標誌,不禁想問這是象徵政府對於推動成果的滿意保證,還是貼出來嘲笑我花費的一下午時間來參觀口號產業?
總結
對於青竹竹藝文化園區的幾點建議:
(一)、對於來客資料的掌握並確實調查,了解訪客需求並做回遊客調查。作為改善園區經營參考,妥善利用資源投入,了解文化傳承與商業經營不同,經營者不可只著眼自身熱情,如不能創造顧客需要,就必須符合顧客期望。
(二)、創意生活產業應該與民生相關產業整合及配合當地上下游產業發展,單一竹產業難以獨力撐起大局,建議多結合當地茶葉、檳榔業或其他產業,以異業結合共同發展,創造獨特性及提高競爭門檻。
(三)、園區應朝精緻化發展,注重園區每一個細節,包含接待、導覽、遊客休閒活動…,軟硬體都並重提供遊客一個滿意的休憩環境,以滿足全方位顧客體驗(Total customer experience)為目標。
(四)、以三大成功因素為出發點,(1)核心知識、(2)深度體驗、(3)高質美感,選擇其一深入打造,文化創意產業不走感官刺激,就必須深入人心才能引起共鳴。
附註:無關緊要的寫最後面,因為這是攝影類網站,還是要強調一下
這次的照片是用Canon IXUS 40小相機拍的,然後進Photoshop後製,非慣用Canon DSLR紀錄影像。